四川省农业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简介

四川省农业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2001年6月成立,是西南地区首家致力于农业高新生物技术工程研究的研发机构。中心依托스포츠토토 어플,自成立以来,在研发软硬件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另外,在开发和服务社会方面,中心和科荟种业、四川农大高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安吉瑞科技有限公司、四川金禾谷科技有限公司、四川荣稻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叙永马岭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四川奥力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四川鑫万发种子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和信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肥隆荟科技有限公司、四川艾诺米科技有限公司等紧密合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科研能力建设情况

首先在研发的硬件方面:四川省农业生物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有实验室4000平方米,其中仪器设备用房3200平方米,研究人员办公和学术活动用房800平方米。原有仪器设备基础之上,近年来四川省政府和学校全力支持水稻所和中心的建设,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用于购买先进大型仪器设备,目前拥有的仪器设备500台件,总值已达3000余万元,其中单台件1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达90台件。主要大型仪器设备有投射电子显微镜、荧光显微镜、荧光凝胶成像系统、液相质谱联用仪、近红外气质联用仪、双向电泳仪、超速冷冻离心机、荧光定量PCR仪、基因枪、液相色谱仪、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仪等。仪器设备和研究技术基本达到了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基本满足了水稻所和中心的研究需要。

除此之外,学校还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很好的后勤保障,有专门的研究人员生活用房,并配备了完善的生活设施。学校图书馆拥有藏书150万册,提供全开架式服务。校园宽带高速畅通,多个国内外全文数据库保证相关文献检索。

中心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支学术造诣较高、年龄和学缘结构合理、凝聚力较强的研究队伍。目前,스포츠토토 어플和中心现有固定科研人员90人,包括正高级职称18人,副高级职称14人。固定科研人员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35人,平均年龄40岁。研究团队中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全国劳动模范1人,何梁何利基金奖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优先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教育部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人选2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13人有在国外留学、工作的经历,与国外多所院校或研究所有着良好的合作研究关系。有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和中国科学院等客座教授6人。水稻所和中心固定人员占实验室编制的40%,流动人员占60%(包括客座研究人员和博士后、研究生等)。

中试能力和工程化能力建设情况

为满足中试和工程化研究的需要,改善水稻所和中心实验室的配套设施,学校近年来投入5000余万元对试验基地及设施进行了改造和扩建,建造了普通温室和现代网室2000平方米,转基因隔离专用田18亩(成都市温江区),试验专用田400亩(四川省崇州市)。通过对海南陵水基地部分试验用地的改造,建设了道路、沟渠,使高标准的海南试验用地达到80余亩。另外建设种质资源库400平方米,考种室600平方米。

  社会服务和对外合作交流

作为产业技术支撑单位,与邛崃市政府签订了有关种业园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多位教师在邛崃市天府现代种业园、崇州粮油产业功能区、泸州专用稻生产基地和眉山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开展了园区建设、人才交流、企业合作等工作。

在西昌、井研、眉山、荣县等地指导大户和农民开展绿色优质高产水稻生产,在中江、邛崃、崇州等地对农合组织和技术人员开展水稻专业技术培训。协助邛崃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进行水稻种业产业化的规划和引智工作,指导泸州糯稻全产业链的发展和叙永县水稻“福寿螺”危害防治工作。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对口支援叙永县贫困户,参加邛崃市粮油种植技术标准化培训并进行技术指导。

加强完善了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示范区(东坡、崇州)建设,举办水稻生产技术培训20余次,培训基层农技员、种粮大户和农民2500余人次;参与四川首个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参与组建多个科企联合体(品种区试),促进种、产、加、销一条龙链接。

20余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美国、丹麦、澳大利亚等)来所交流、合作,多名教师受邀在国内外机构及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10余名教师赴国外开展交流合作及技术指导, “一带一路”国合项目取得预期成效。

近三年取得的科研成果

近三年新增科研课题45项,其中自然科学基金14项,在研课题52项,近三年度纵向到位总经费4600万元。

近三年有40个品种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蜀优217”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获授权专利18项、品种权4项。签订成果转化协议10项,实收转化收入141.7万元。制订省级技术规程1项。完成了两项四川省成果奖申报和答辩工作。

近三年在Science、Nature Microbiology、PNAS、Autophagy、New Phytologist、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Plant and Cell Physiology、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等SCI期刊发表论文97篇,CSCD期刊发表论文38篇。

 在学校领导下,与其他院所一起共同筹建并获批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